复旦大学空间互联网研究院专注于应对未来空间科技领域所面临的前沿挑战。随着空间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研究院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计算机科学、信息通信、微电子工程等多学科领域相结合,致力于打破传统学科间的壁垒,形成创新研究体系,推进新一代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研究院聚焦于探索网络与计算的基础理论研究,并攻克相关关键技术,力求在学术和产业应用上取得突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卫星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能通信。卫星互联网领域涵盖云原生网络、天空地网络、智能频谱感知等多个技术方向,旨在为全球提供无缝连接的通信服务。同时,研究院也注重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深度结合,探索AI赋能通信的前沿应用,如智能网络管理、预测性维护、优化传输路径等,以提升通信网络的效率和稳定性。

科研团队方面,研究院汇聚了多位高层次人才,包括3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4名IEEE Fellow,6名教授、7名青年骨干以及5名工程师和4名博士后。研究院人才团队结构多样,覆盖了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实践等多个层面,为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此外,研究院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学术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包括中国星网、中国移动、中国铁塔、中国电信、华为、中科院小卫星中心以及英国萨里大学等,共同设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和技术攻关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院有效推动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空间互联网研究院团队重点开展卫星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能通信交叉方向研究,同时依托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招生,报名请参考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夏令营的报考要求,并选择对应的专业方向名称。

空间互联网研究院依托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招生夏令营报名专业信息

学位类型 | 层次 | 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学术学位 | 博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学术学位 | 硕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专业学位 | 博士 | 电子信息 | 智能网络与系统 |
专业学位 | 硕士 | 电子信息 | 智能网络与系统 |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7月20日17:00

报名条件

1.全国各高等学校2026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2.学业成绩优秀,预期可获得推荐免试资格。本科前5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该校同年级本专业前20%之内(在科研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以不受此约束)。
3.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或实践应用能力。有志于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学术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或潜力。学风端正,品德良好。

报名材料

1.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证件照片,电子版JPG格式,150×200像素,大小500K以内。
2.本科阶段历年成绩单(须加盖教务处或院系公章),JPG或PDF格式。
3.外语水平证明,如CET四级、CET六级、雅思、托福、专业外语成绩等。
4.有关获奖证书和学术科研成果,如发表论文、出版物或其他原创性工作。
5.诚信承诺书(可从报考服务系统下载,签名后上传)。
6.前5学期的成绩排名证明(须加盖教务处或院系公章)。
7.申请直接攻博生,须提交专家推荐信2封,具体按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中的要求填写并提交。
8.申请直接攻博生,须提交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研计划书。

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
申请人登录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gsao.fudan.edu.cn) ,通过“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中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进行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后请发送简历至:spacenet@fudan.edu.cn,标题请注明“夏令营报名”。
2.纸质材料寄送说明
本院无需考生提前寄送纸质材料,入围夏令营后在夏令营报到时提交纸质材料。

相关说明

1.本次夏令营活动拟于8月下旬进行。活动规模及举办方式等,另行通知。
2.本院学科专业最终以学校正式发布的专业目录为准。
3.第一批夏令营入围结果拟于报名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复旦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发布。
4.申请人应承诺填报信息和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如有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申请资格并通报其本科院校。
5. 有意报考我单位2026级推免研究生的同学(含本校本科生),应申请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我单位后期是否举办其他推免相关活动,另行通知。如果上级部门和学校关于夏令营活动有新要求,我单位将按新要求执行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6.咨询方式:021-31242169,cs_jiaoxue@fudan.edu.cn。
详细信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查看


SpaceNet
复旦大学空间互联网研究院
网站丨spacenet.fudan.edu.cn